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编[10/30]
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杂[10/30]
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杂[10/30]
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期[10/30]
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数[10/30]
- ·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投[10/30]
超实用的幼儿意外伤害处理方法!看过的幼师和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0-3岁的宝宝,在学站、学走、学跑、学跳的时候,由于运动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差,容易摔倒造成意外的伤害,所以这时候往往父母会对孩子特别关注。 那么3岁以上的孩子就安全了么
0-3岁的宝宝,在学站、学走、学跑、学跳的时候,由于运动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差,容易摔倒造成意外的伤害,所以这时候往往父母会对孩子特别关注。
那么3岁以上的孩子就安全了么?小编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,并没有!
3岁以上的孩子,天性好动、好奇心强、非常爱探索,所以防范能力差,缺乏自我保护意识,不能预测危险因素的存在的关系,更容易造成意外伤害。
那么孩子发生了意外,到底该怎么处理?恐怕很多家长都不知道,但是维护孩子的安全这是身为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做到的,也是一定能做到的。
下面60条是应对儿童意外伤害处理解决方案,真的很实用,家长和老师赶快收藏,必须学起来!
1、家长忙碌,孩子疲劳、饥饿、换新环境,或者不舒服时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。
2、高热惊厥高发期在宝宝6个月~3岁,发作时应让孩子头侧位平躺,保持呼吸道通畅,指压人中穴,窒息时行人工呼吸。
3、高热惊厥的孩子千万不要搬运,不要摇晃及大声喊叫,减少刺激。等孩子意识恢复后再送往医院退热。
4、孩子被锐器(刀剪、钉子、木棍、玻璃等)割伤,首先检查伤口内有无嵌入物,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流动水冲洗。
5、发现孩子触电,首先切断电源,或用干燥木棍、竹竿或塑料物品将电源拨开,将接触孩子的电线拉断或移开。
6、触电的孩子面色苍白或青紫,意识丧失,要立即触摸心脏、观察呼吸动作,对呼吸、心跳停止者要马上就地进行心肺复苏,针刺人中、十宣、内关、涌泉等穴位。
7、触电后要观察孩子有无因电击伤跌倒后造成的颅脑、骨骼及内脏损伤。
8、“雷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,远离高压线,对室外断的电线不要随意拉扯、触摸”等生活常识要及时教给孩子。
9、即使孩子在很浅的水中,只要面部在水中就可能溺水。
10、会游泳的孩子也会溺水。
11、溺水孩子有呼吸的,让他咳嗽、呕吐。没有呼吸,尽快清除口中残留物,尽快把肺内的水倒出来,实施人工呼吸,同时请求急救。
12、如果溺水孩子没有呼吸、心跳停止,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。
13、经过抢救如果溺水孩子呼吸心跳恢复,还要注意是不是会出现肺部、心脏及脑的并发症,一定要迅速护送患儿到就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抢救治疗。
14、孩子吃得太饱、太饿或过度疲劳不宜游泳。
15、水温(26-29℃)太高或太低,不宜游泳,下水前准备活动充分。
16、游泳时肌肉抽搐应立即让孩子停止游泳,仰面浮在水面上。
17、耳朵里灌进水将头歪向耳朵水的一侧,用力拉住耳垂,用同侧腿进行单足跳。还可以用消毒棉签(或捻紧的手纸)送入耳道内将水吸出。
18、手心对准耳道,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,把头歪向进水的一侧,然后迅速将手挪开,也可以把灌进耳朵里的水吸出。
19、脚趾抽筋,马上将腿屈起,用力将足趾拉开、扳值。小腿抽筋,用手扳住足趾,并使小腿用力向前伸蹬,让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弛。
20、脚背、腿的正面抽筋,把腿、踝、趾伸成直线。
21、手指抽筋,手握成拳头,然后用力张开,如此反复。
22、隔着衣物烫伤的孩子,应要连同衣服一起尽快用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处5-15分钟。降温后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。
23、烫伤的水疱切勿穿破,保持伤面清洁,已破者暴露要涂些烧伤药膏、抗菌素软膏,创面保持干爽。用清洁敷料或床单覆盖,防止伤面污染,立即送医院。
24、烫伤不要在伤处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。
25、重度烧烫伤害要保持呼吸道通畅;有呼吸窒息者,进行人工呼吸,立即送医院抢救。
26、预防烫伤,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,远离热源,不玩火烛,不自己倒开水、盛热汤,并尽量避免吃火锅。
27、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,最好把厨房的门锁上,防止孩子无意中闯入厨房,打翻热水瓶等危险物品。
28、把孩子放进浴缸之前,用手试试水温,最好用温度计测试一下,水温在37-38摄氏度最为适宜。
29、不要让孩子靠近水龙头,千万不要让孩子独自呆在浴缸里。
30、鼻子出血让孩子坐位向前微低头,两侧鼻孔捏在一起,约10分钟,用口呼吸,吐出口内血液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ekz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06/791.html
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|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